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客户:明明联系了很久,聊的也不错,但就是不给订单。
跟进吧,对方总说“还在确认”;不跟,又怕关系变冷,前期努力功亏一篑。
他们并非毫无意向,但为什么就是成交不了?外贸人又该如何有效推进、打破僵局?
今天这篇文章,就带你详细拆解。
1. 明确客户所处阶段
有些客户看起来回复积极,但他可能还在走流程、清库存,或者只是提前了解行情,为后续采购做准备。
实际上,这类客户还没进入真正的采购周期,此时一味催促,只会适得其反。
你可以通过苏维智搜海关数据,查看客户的历史采购记录,判断他是否处于或临近采购周期。
如果是,说明他的采购周期已经启动,可以大胆推进;反之,则说明现在的沟通,很可能只是前期接触,要适当控制节奏,避免过度打扰。
2. 减轻客户顾虑
客户愿意聊,但不下单,可能是心里有顾虑还没说出口。比如:
他的预算有限,还在观望;
对产品销售前景没把握,不敢贸然试单;
对你们公司还不够了解,担心合作有风险。
这些顾虑足以拖住订单。你要做的是,消除客户脑海中的不确定性。你可以:
✅提供更灵活的合作方式,比如小批量起订、分阶段付款、定制打样,降低客户试错成本;
✅明确售后机制,让客户知道问题出现时,你们会快速响应、及时解决;
✅展示已有客户正在合作、销售的真实场景,营造“别人已经下单”的紧迫感,让客户从犹豫转向行动。
3. 强调差异化优势
聊得热络,不代表你就是客户的首选。
大多数客户都会货比三家,同时对接2-3家供应商。谁更有优势、谁更值得信赖,才是他最终下单的依据。
你要做的,是让客户意识到:“你有别人给不了的”。比如:
✅从选厂、打样、生产到出货质检,每一步你都能做到严格把控,帮他把质量风险压到最低;
✅你绑定了多个优质工厂,遇到旺季或紧急订单,可以跨厂调配资源,稳定出单;
✅你熟悉行业标准、检测认证流程,能主动帮客户规避质量和清关风险。
这些不是哪家供应商临时“加点服务”就能比得上的!这份独特优势,就是让客户选择你的理由。
4. 适时切入供应链
很多外贸人一看到客户有长期合作的供应商,就默认没戏了。
但你要注意,客户明明已经有供应商,却还愿意和你保持频繁沟通,甚至配合报价、寄送样品,那很可能是:
他对现有合作并非完全满意;
他在为供应链寻找新供应商。
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:你已经进入他的备选清单。
那如何更进一步呢?
你可以通过苏维智搜,查看客户近期是否有供应商新增或流失?
如果有,说明他的合作链条正在松动,此时正是你凭借优势,精准切入的好机会。
5. 用CRM梳理节奏
客户数量多、状态杂,沟通节奏也就难以统一。时间一长,很容易陷入“谁推进到哪一步、该跟谁聊什么”的混乱状态。
你可以借助苏维智搜CRM功能,为每个热聊客户建立专属档案,清晰标注当前推进状态,有节奏地设定下一步动作,避免有聊无单。比如:
样品寄出后,客户无反馈 ➡️ 标注“样品暂无反馈”,2天后主动回访,避免被动等待;
客户说“再看看”➡️ 标注为“还在观望中”,下次可以换个角度跟进;
客户配合报价,但报价后已读不回 ➡️ 标注为“报价后无回复”,营造决策紧迫感,吸引对方注意。
对于这些聊得不错但不下单的客户,更需要你精细把控节奏、按计划推进,而不是照搬模板、走流程式操作。
6. 合理“放手”
当你已经多次跟进、动作到位,但客户依然迟迟不下单,这时不妨果断松绑。你可以发一封态度温和的邮件:
“近期我们会集中资源服务正在推进中的客户,样品方面暂不催促。如您后续有兴趣,欢迎随时联系。”
这种做法,不是放弃,而是把时间留给更有潜力的客户,避免无效消耗。
同时让客户知道,还有其他采购商对你们的产品感兴趣。
客户有时就吃这一套,当你“放下”他,他反而开始重视。
总之,聊得好≠订单。越是这种模糊阶段,越需要你主动出击,把节奏握在自己手里,拉动客户从犹豫不决到顺利成交,把潜在意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。
带上客户公司名
扫描下方二维码
助你高效推进每一单